About Us Our Portfolio Our Team News & Insights Contact Us
English 简体中文
TOP
Back
Back
和暄资本张梦涵受哈佛中国创业营邀请发表科技投资专题演讲
和暄资本集团 | 2022-12-15

近日,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张梦涵先生(Henry Zhang)受哈佛中国创业营邀请,在哈佛校园内与学子们就科技投资的理念与实践进行面对面的分享和交流。

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

张梦涵(Henry Zhang)先生

 

张先生现任和暄资本集团总裁及管理合伙人。主导投资了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包括地平线、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图达通、ScaleFlux、PingCAP、Factorial Energy、ConsenSys等。张先生目前在思谋科技以及ScaleFlux的董事会上。

在加入和暄资本之前,张先生拥有11年华尔街投行经验,曾先后担任摩根大通投行部执行董事及企业科技投行负责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行部副总裁兼运营官、以及瑞士银行亚太投行部副董事。在其十多年的华尔街投行生涯中,张先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项目组成员执行了60多单超过600亿美元的IPO 、并购、股票定增、可转债、债券发行等项目。

张先生为哈佛商学院Owner/President Management Program成员,斯坦福大学商学院Executiv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以及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Advanced Leadership Program成员。在此之前,张先生持有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是李光前奖学金获得者。张先生接受过金融时报、路透社在内的全球财经媒体的采访,并多次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等国内外名校邀请发表关于中国科技投资的主题演讲。

 

 

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张梦涵先生基于大量的亲身经历以及投资案例,同时结合多年的行业经验,从投资逻辑、投资机会与投资能力等方面,向对创业和投资抱有高度热忱,正在或即将创业的哈佛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投资逻辑

 

 

关于科技领域的投资逻辑,张梦涵先生表示,和暄资本在2017年成立之初,赶上了互联网最后的爆发期;更在2019年开始思考如何走好中国科技投资的下半场,之后便果断深入布局科技领域。之所以做出这一改变,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中国政府“十四五”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预判到中国社会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将会造成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迫切需要提高生产力;与此同时中国又拥有深厚的科学家、工程师红利,尖端硬科技市场潜力无限。如今,和暄资本已经耕耘其中,积淀了优质深科技产业链图谱,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 企业选择:关注成长价值,聚焦行业龙头。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人口红利、科学家/工程师红利、国际关系变化等诸多纷杂因素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后,和暄资本认为国产替代需求叠加第六次科技浪潮中技术范式的转变正为科技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机遇。和暄聚焦万亿级别潜在规模的细分市场龙头和高速营收增长的企业,布局全球化发展的中国公司,布局拥有全球视野、有着良好的成长性和极高市场天花板的海外公司,布局未来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聚焦国产替代的中国公司。

  • 项目筛选:严守行业专注,筛选最一线科技项目。和暄有着异常严格的内部投决流程,投委会最终过会率小于2%。每年和暄资本都能收到上千份BP,通过初选的项目大概60个,经过深入调研后可能只有15个项目通过IC,最终投资8-10个项目。和暄投决委员会的每次投资决策都依托扎实、严密的分析判断。严守行业专注、筛选最一线科技项目是和暄坚持的原则,同时不跟风投资过热板块、严格控制入场的估值水平。

  • 投资阶段:抓住量产时点,陪跑爆发增长阶段。和暄善于挑选科技企业收入增幅最快的爆发期进入,抓住硬科技企业量产前后的关键时间点进入,伴随量产后收入快速增长获取优异回报。例如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地平线,和暄关注到其在长安UNI-T一款车型上实现车规级量产之后就果断投资。随着地平线连续获得新的前装定点合同,其在过往两年内实现了超过10倍的收入增长。

 

 

投资机会

 

 

谈及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张先生表示,危机孕育新机,变局带来机会。科技行业在中美发展都非常迅速,涌现出很多不错的公司和投资机会。这几年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有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的需求,科技创新和科技投资在中国将会越来越受到支持,一些初创公司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且具有相当大的国产化提升空间。

在一些硬科技领域,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算法还是硬件方面,中国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暄的被投企业Innovusion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率先实现规模量产的长距离激光雷达公司,和中国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供应链优势是分不开的。Innovusion的国内供应商提供了全球最主要的激光雷达光学设备以及激光发射器。

另外在芯片半导体领域,中国拥有全球最广泛的电子制造、终端品牌和市场需求优势,下游需求带动上游供应链转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和暄资本布局了国内通用GPU的头部公司沐曦集成电路。其核心成员来自全球顶级GPU大厂,在软硬件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沐曦相关芯片的后续量产,可以完善国内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填补国内通用GPU领域的空白。

 

 

张先生直言,未来投资的新范式正在从体力劳动转向人工智能,从传统油车转向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从服务器转向云储存。具体而言,未来的投资重点可能分布在以下几大领域: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垂直行业应用

  • 汽车技术EV电池、自动驾驶芯片、 LiDAR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平台

  • 云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库

  • 跨境金融、供应链

  • Web3/区块链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金融、游戏化金融、社交化金融

与此同时,张先生也高度肯定了中国市场、全球科技领先企业、早期投资的重要意义,和暄资本也因此确立了本土化、全球化、早期化三大投资战略:

  • 本土化用人民币基金投资人民币项目并在A股退出;

  • 全球化用美元基金投资于全球科技领导者;

  • 早期化专注于B轮到C轮融资,特别是那些和暄资本已经建立了强大专业知识和深刻理解能力的行业。

 

投资能力

 

在回答同学们关于投行工作经历是否对PE做投资有帮助时,张先生分享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经历。从曾是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部门新加坡办公室的暑期实习生,到步入职场后历任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三家华尔街投行的投资银行家,终成为如今拥有15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和暄资本集团总裁及管合伙人。这10多年华尔街的投行经验,让自己拥有了

  • 高强度的工作训练和高水平的工作标准

  • 清晰的思考框架和强大的逻辑能力

  • 长期的人才储备和优质的人脉积累

张先生表示,“投行工作经验为我带来了对商业化的判断能力和广阔行业视野,让我能够用更高判断标准去看被投企业,这使得投资时更容易选中既有前沿技术积累,同时也有良好商业化能力的公司。”

 

 

和暄资本张梦涵受哈佛中国创业营邀请发表科技投资专题演讲
和暄资本集团 | 2022-12-15

近日,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张梦涵先生(Henry Zhang)受哈佛中国创业营邀请,在哈佛校园内与学子们就科技投资的理念与实践进行面对面的分享和交流。

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

张梦涵(Henry Zhang)先生

 

张先生现任和暄资本集团总裁及管理合伙人。主导投资了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包括地平线、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图达通、ScaleFlux、PingCAP、Factorial Energy、ConsenSys等。张先生目前在思谋科技以及ScaleFlux的董事会上。

在加入和暄资本之前,张先生拥有11年华尔街投行经验,曾先后担任摩根大通投行部执行董事及企业科技投行负责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行部副总裁兼运营官、以及瑞士银行亚太投行部副董事。在其十多年的华尔街投行生涯中,张先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项目组成员执行了60多单超过600亿美元的IPO 、并购、股票定增、可转债、债券发行等项目。

张先生为哈佛商学院Owner/President Management Program成员,斯坦福大学商学院Executiv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以及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Advanced Leadership Program成员。在此之前,张先生持有新加坡管理大学金融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是李光前奖学金获得者。张先生接受过金融时报、路透社在内的全球财经媒体的采访,并多次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等国内外名校邀请发表关于中国科技投资的主题演讲。

 

 

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张梦涵先生基于大量的亲身经历以及投资案例,同时结合多年的行业经验,从投资逻辑、投资机会与投资能力等方面,向对创业和投资抱有高度热忱,正在或即将创业的哈佛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投资逻辑

 

 

关于科技领域的投资逻辑,张梦涵先生表示,和暄资本在2017年成立之初,赶上了互联网最后的爆发期;更在2019年开始思考如何走好中国科技投资的下半场,之后便果断深入布局科技领域。之所以做出这一改变,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中国政府“十四五”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预判到中国社会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将会造成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迫切需要提高生产力;与此同时中国又拥有深厚的科学家、工程师红利,尖端硬科技市场潜力无限。如今,和暄资本已经耕耘其中,积淀了优质深科技产业链图谱,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 企业选择:关注成长价值,聚焦行业龙头。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人口红利、科学家/工程师红利、国际关系变化等诸多纷杂因素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后,和暄资本认为国产替代需求叠加第六次科技浪潮中技术范式的转变正为科技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机遇。和暄聚焦万亿级别潜在规模的细分市场龙头和高速营收增长的企业,布局全球化发展的中国公司,布局拥有全球视野、有着良好的成长性和极高市场天花板的海外公司,布局未来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聚焦国产替代的中国公司。

  • 项目筛选:严守行业专注,筛选最一线科技项目。和暄有着异常严格的内部投决流程,投委会最终过会率小于2%。每年和暄资本都能收到上千份BP,通过初选的项目大概60个,经过深入调研后可能只有15个项目通过IC,最终投资8-10个项目。和暄投决委员会的每次投资决策都依托扎实、严密的分析判断。严守行业专注、筛选最一线科技项目是和暄坚持的原则,同时不跟风投资过热板块、严格控制入场的估值水平。

  • 投资阶段:抓住量产时点,陪跑爆发增长阶段。和暄善于挑选科技企业收入增幅最快的爆发期进入,抓住硬科技企业量产前后的关键时间点进入,伴随量产后收入快速增长获取优异回报。例如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地平线,和暄关注到其在长安UNI-T一款车型上实现车规级量产之后就果断投资。随着地平线连续获得新的前装定点合同,其在过往两年内实现了超过10倍的收入增长。

 

 

投资机会

 

 

谈及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张先生表示,危机孕育新机,变局带来机会。科技行业在中美发展都非常迅速,涌现出很多不错的公司和投资机会。这几年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有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的需求,科技创新和科技投资在中国将会越来越受到支持,一些初创公司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且具有相当大的国产化提升空间。

在一些硬科技领域,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算法还是硬件方面,中国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暄的被投企业Innovusion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率先实现规模量产的长距离激光雷达公司,和中国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供应链优势是分不开的。Innovusion的国内供应商提供了全球最主要的激光雷达光学设备以及激光发射器。

另外在芯片半导体领域,中国拥有全球最广泛的电子制造、终端品牌和市场需求优势,下游需求带动上游供应链转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和暄资本布局了国内通用GPU的头部公司沐曦集成电路。其核心成员来自全球顶级GPU大厂,在软硬件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沐曦相关芯片的后续量产,可以完善国内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填补国内通用GPU领域的空白。

 

 

张先生直言,未来投资的新范式正在从体力劳动转向人工智能,从传统油车转向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从服务器转向云储存。具体而言,未来的投资重点可能分布在以下几大领域: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垂直行业应用

  • 汽车技术EV电池、自动驾驶芯片、 LiDAR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平台

  • 云计算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库

  • 跨境金融、供应链

  • Web3/区块链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金融、游戏化金融、社交化金融

与此同时,张先生也高度肯定了中国市场、全球科技领先企业、早期投资的重要意义,和暄资本也因此确立了本土化、全球化、早期化三大投资战略:

  • 本土化用人民币基金投资人民币项目并在A股退出;

  • 全球化用美元基金投资于全球科技领导者;

  • 早期化专注于B轮到C轮融资,特别是那些和暄资本已经建立了强大专业知识和深刻理解能力的行业。

 

投资能力

 

在回答同学们关于投行工作经历是否对PE做投资有帮助时,张先生分享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经历。从曾是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部门新加坡办公室的暑期实习生,到步入职场后历任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三家华尔街投行的投资银行家,终成为如今拥有15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和暄资本集团总裁及管合伙人。这10多年华尔街的投行经验,让自己拥有了

  • 高强度的工作训练和高水平的工作标准

  • 清晰的思考框架和强大的逻辑能力

  • 长期的人才储备和优质的人脉积累

张先生表示,“投行工作经验为我带来了对商业化的判断能力和广阔行业视野,让我能够用更高判断标准去看被投企业,这使得投资时更容易选中既有前沿技术积累,同时也有良好商业化能力的公司。”

 

 

Back